在山东威海,有一位超过半百的企业家,他的名字与孝道紧密相连。他是一位钢窗制造厂的掌舵人,同时以对母亲的孝顺而被乡邻称道。尽管他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但他的母亲依旧精神矍铄,年龄已逾九旬。这位企业家曾经向音乐人戚建波倾诉过,他认为自己已经为母亲做了很多,直到听到了戚建波的一首歌后,才发觉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原来,这位企业家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回家后,会在晚上8点准时关闭电视。这个行为让喜欢看电视的母亲不得不提前结束一天的娱乐回到房间休息。但是,在听到那首触动灵魂深处的歌曲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在外奋斗的日子里,他未曾意识到陪伴母亲的重要性。自那时起,无论母亲看多久的电视,他都愿意给予她更多的自由和时间。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由戚建波作曲、车行填词,它不仅仅是一首流行音乐作品,更是一部描绘家庭情感的生动篇章。当耿宁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她的思绪飘回到了过去,想到了已经离世的父亲。1993年的那一天,为了能通过电视看到儿子的表演,父亲冒雨爬上山坡架设天线,不幸的是这次冒险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脑溢血夺走了父亲的生命。这成为耿宁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痛。
对于《常回家看看》的歌词作者车行而言,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同样充满温情。1995年9月,67岁的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后,车行沉浸在回忆中,意识到了家庭时光的珍贵性。年轻时的他常常与父亲发生争执,使得两人的关系变得疏远。等到工作稳定下来,他发现自己很少有时间回去看望父母。父亲的离去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那份失去的亲情是何等宝贵。
1996年的一个火车旅程中,车行再次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家庭瞬间,泪湿眼眶。在车厢内,他挥笔写下了“常回家看看”这几个字,仿佛是在对自己,也是对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们发出一声呼唤。两年后,车行将自己的多首歌词寄给了戚建波,其中就包括了《常回家看看》。两人虽然是首次合作,但通过这首歌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戚建波读到歌词后深受感动,很快便为其谱写了动人的旋律。
随着歌曲的完成,戚建波开始了寻找适合演唱者的旅程。《常回家看看》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广泛的共鸣,许多人听后都被深深打动。赵本山也曾预言这首歌将成就一位明星。最终,陈红以其执着和专业赢得了演唱这首歌曲的机会,并将其带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大舞台。从此,《常回家看看》传遍大江南北,无数听众为之落泪。
虽然歌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创作者戚建波和车行并未因此获得大量的物质回报。然而,他们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的创作促使更多人关注家庭关系,践行孝道。他们希望通过这首歌提醒大家,孝顺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即便是简单的电话问候,也能传递出无限的爱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拥有幸福安康的生活,孩子们也能及时尽享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