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著名的狗仔记者葛斯齐再次在娱乐圈掀起波澜。他在一场直播中直接向S妈提出挑战,要求核实与汪小菲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并警告如果继续维持虚假形象,他将揭露更多震撼人心的信息。
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有粉丝对他的爆料真实性表示怀疑;另一方面,张兰的法律顾问“莉姐”则明确表态:“若徐家认为葛斯齐的报道失实,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无论是澄清事实还是提起诉讼,都有清晰的法律程序。”
律师莉姐解析证据真伪的关键要素
莉姐的观点直击问题核心:如果葛斯齐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存在伪造嫌疑,徐家有权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反击。根据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作为电子证据的微信聊天记录需要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关联性。
她进一步解释道,“由于微信聊天记录双方均有备份,徐家可以请求汪小菲或S妈出示原始记录以供验证。一旦证实葛斯齐确实存在伪造行为,徐家不仅可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还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样的分析揭示了那些仅凭主观臆断质疑者的不足之处。回顾葛斯齐的职业生涯,这并非他首次面对造假指控。2023年,他就因为关于大小S涉毒的报道而被起诉,最终被判赔偿60万新台币。
然而,在该案件中,葛斯齐始终坚持自己的报道是基于采访和调查的结果,法院的判决也并未直接认定他造谣,只是因证据不足而判定他承担民事责任。
葛斯齐的“证据宝库”:从88分钟录音到“重磅炸弹”级别材料
葛斯齐之所以能够如此强硬,是因为他作为台湾娱乐圈的“狗仔之王”,以其详实的证据闻名。2022年,他揭露了汪小菲婚内出轨张颖颖的事实,不仅提供了亲密照片,还播放了与汪小菲的通话录音,直接证实了他的不忠行为。
更为戏剧化的是,在张颖颖试图否认时,葛斯齐又抛出了与大S经纪人长达88分钟的电话录音,使得对方不得不撤回否认。这一事件让葛斯齐名声大噪,确立了他“用事实说话”的地位。
此次针对S妈的爆料,葛斯齐依旧沿用了他的老套路。他在直播中暗示自己手中握有足以让小S退出娱乐圈的重磅资料,并声称这些资料能与当前正在进行的法律纠纷相互印证。
这种逐步升级的爆料策略极具威慑力:既能给对手施加压力,又能为自己保留后路。就像他在2024年揭露民进党议员王定宇丑闻时的做法一样,先是公布暧昧短信截图,随后揭露其与女发言人的同居关系,最终使对方无力反驳。
S家的沉默应对
截至本文撰写时,S家对于葛斯齐的爆料已经保持了超过48小时的沉默。这种在娱乐圈纷争中的低调处理方式虽不多见,却也别具深意。
一方面,贸然辟谣可能会导致情况更加复杂,尤其是在葛斯齐持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任何疏忽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另一方面,选择法律途径解决,则需要面对高昂的诉讼成本,并且一旦败诉,反而会强化葛斯齐的说法。
这种情况在大小S之前起诉葛斯齐的案件中已有先例。2023年,大小S因吸毒传闻将葛斯齐告上法庭,尽管获得了60万新台币的赔偿,但未能彻底消除公众的疑虑。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葛斯齐在庭审中坚称自己从未直接指责两姐妹吸毒,仅仅是转述他人言论,这使得法院难以认定其诽谤行为,最终判决似乎成了一种妥协。
当狗仔成为舆论监督者
葛斯齐与S家之间的对抗,反映了娱乐圈长久以来存在的“真相难题”。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狗仔的角色逐渐从“八卦记者”转变为“舆论监督者”。他们的爆料既可以揭开明星私下的另一面,也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和谣言传播。如何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了法律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葛斯齐还是徐家,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如果爆料内容属实,公众有权了解真相;如果存在捏造,那么造谣者理应受到惩罚。这样的理性态度可能是打破娱乐圈“互相攻击循环”的关键。
结语
截至目前,S家仍未就葛斯齐的爆料做出正式回应。这场舆论风暴的结局,将取决于证据的力量。正如葛斯齐在直播中所说:“真相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在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审视下,任何谎言都将无所遁形。而娱乐圈的观众们,或许更希望看到一场公正透明的“证据对决”,而不是空洞的口头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