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创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这项融合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新技术体系,不仅为影视作品增添了无限想象空间,还构建起一座座跨越国界的交流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得以更生动地呈现给全球观众。
数智技术:拓展文化交流新维度
数智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集成应用,实现从内容生成到传播路径的全方位革新。例如,在中国,一些以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的作品正借助数智技术焕发新生。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凭借其超过1700个视效镜头,成功将神话中的奇幻景象具象化,吸引了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的目光,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在特效制作上的长足进步。同时,VR全感互动娱乐项目如《消失的法老》,则通过触觉、嗅觉等多感官体验,带领观众“走进”影片世界,改变了传统观影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雯及其团队创作的《择“中”而立——AIGC创意传播视频》,巧妙结合了AIGC技术和汉字美学,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平衡和谐的理念,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好评,证明了数智技术能够成为传递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工具。
主流影视创作走向世界舞台
科幻题材是数智技术助力下迅速崛起的一个领域。像《流浪地球2》这样拥有2800多个特效镜头的作品,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国际赞誉;而电视剧《三体》更是利用了包括CG渲染在内的多种先进技术,提升了国产科幻剧集的质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这些作品不仅依靠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还在海外社交圈引发了大量讨论和二次创作,促进了中国文化元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然而,随着数智技术在影视领域的深入应用,“真实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过度依赖虚拟场景和技术手段可能导致观众对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由AI生成的内容可能引发“文化错位”,即不当混合或误用不同文化的符号,从而削弱原有文化的意义。因此,如何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化准确性,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坚守文化根基,拥抱数智未来
尽管数智技术为影视行业带来了诸多可能性,但专家们一致认为,技术始终只是辅助手段,真正打动人心的仍然是那些根植于本土文化的优秀作品。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所言,“一次用脚步丈量的亲身体验胜过银幕多少浮光掠影”。她领导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邀请各国青年实地拍摄中国的纪录片,这一项目不仅增进了中外之间的了解,也为全球文化交流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这个数智时代,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要时刻铭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只有当技术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时,影视作品才能真正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人民心灵的桥梁,发挥其作为情感媒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