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电视节的落幕,一系列国产电视剧如《我的阿勒泰》、《繁花》、《城中之城》和《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等作品,不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更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现实主义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这些作品不仅温暖人心,更是激发了人们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根据最新的视听数据,上半年的大屏收视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网络视听市场规模的迅猛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5万亿元,显示出网络视听业务的强劲发展势头。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到10.74亿,使用率高达98.3%,显示出用户规模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面对用户规模接近饱和的现状,中国视听产业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指出,内容创作中存在“高原不高、高峰较少”的现象,全球传播的优秀作品数量有限,影响力尚需提升。他认为,通过“文化+科技”的融合,可以培育出更符合当代中国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特征的高质量视听内容。
电视剧作品以其贴近生活的故事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通过个人命运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为改革开放的历程提供了生动的注脚;《南来北往》则以列车为背景,展现了人生百态和人情冷暖;《城中之城》突破了传统职场剧的框架,展现了个体在现实中的奋斗与挣扎。这些作品以其现实主义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燕振指出,现实主义的叙事表达已成为引导公众话题、注意力和消费取向的重要力量。他强调,主流剧作的“烟火气息”不仅拓展了创作视野,更连接了历史与当下、现实与屏幕、个体与时代。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一直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富矿。近年来,众多影视作品聚焦上海,如《大江大河》、《风吹半夏》等,通过开阔的历史视野与跌宕的个体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而《安家》、《平凡的荣耀》等作品则描摹了行业职场的生存状态,引发了都市白领的共鸣。
今年,《繁花》、《烟火人家》等8部“沪产剧”在央视黄金档首播,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新一批聚焦上海故事的影视剧如《蛮好的人生》、《宝庆里》和《梁陈美景》等,正在紧张筹备或拍摄中,它们将展现新时代上海的风貌和弄堂里的烟火气。
影视内容的赋能作用在文旅消费领域日益凸显。崔燕振认为,优秀的影视内容能够推动文旅消费产业链的延伸和多元化,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例如,《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带动了阿勒泰地区的旅游热潮,而《繁花》的播出则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来上海打卡。
此外,“微短剧+文旅”的新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通过100部优秀剧集的播出,推动实体取景地的知名度提升,营造新的旅游风尚。
高流量影视IP的价值释放和转化,正在持续带动文旅消费的升级。《梦华录》等作品让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山水间的家》、《种地吧》等节目则通过流量反哺镇村发展,带动了农产品销售的大幅增长。爱奇艺全感剧场体验则将旅游目的地文化与爆款影视IP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影视产业正在多模态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场景中,从情感构筑到思想引领,再到产业赋能,影视产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崔燕振认为,影视产业的这一转变,不仅促进了文旅发展和特色产业的输出,更在塑造主流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