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阳
核心导读
微短剧作为当下流行的网络视听文艺形态,正在经历从粗放式发展到精品化、规范化的转变。国家广电总局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催生了一批高质量作品,并初步展现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效果。
在四川乐山寻找《我的归途有风》中的风味,或是体验《飞扬的青春》取景地的乡村美景,"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自我调节下,微短剧产业正逐步走向精品化。今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6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标志着一批高质量的微短剧作品涌现,有的还在筹备阶段就显示出了其精品特质,有的则为拍摄地点的文旅产业带来了实际利益。
行业内活力充沛,多方参与竞争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373.9亿元,相比2022年的101.7亿元增长了267.65%。《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比例为39.9%,其中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微短剧的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大视听领域最受欢迎的赛道之一。
回忆起发展微短剧的初衷,快手副总裁兼总编辑刘洋提到,2019年前后,随着手机竖屏短视频趋势的兴起,快手推出了“星芒短剧”项目,吸引了更多专业人士加入。截至XXXX年X月,该项目已播出326部播放量过亿的微短剧。刘洋认为,项目的成功不仅源于在微短剧领域的深耕,更在于市场的热度及广大用户对这一新形态的喜爱。
点众科技是一家从事网络文学业务的公司,目前每月能创作生产30—50部微短剧。公司主要工作是对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筛选和视频转换。公司执行总裁李江强调,微短剧的核心是“故事”,编剧在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微短剧市场的不断扩大,长视频平台、影视剧制作公司和广电媒体也纷纷涉足微短剧领域。这极大提升了微短剧的创作水平,催生了一批注重叙事技巧、形式创新、反映现实生活的高质量微短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教授何天平表示,在广电网络视听行业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微短剧之所以对投资者、从业者具有巨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具有以更集约的力量产出更精品化内容的潜力。
完善常规管理措施,促进内容生产的精品化
微短剧产业初期,部分作品质量不佳。随着行业的成熟,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政策和措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022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开展了针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的专项整治工作,并提出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等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措施。
2024年4月23日,举行了微短剧创作座谈会,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营造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环境。5月1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文指出,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治理。
6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正式实施,明确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何天平指出:“网络微短剧作为当前网络视听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合规方面应遵循一般的审核流程和价值规范。《通知》的实施是引导微短剧业态走向成熟化、规范化的关键一步。”此外,这也是压实平台责任的重要措施。“机构和平台作为构成微短剧生态的重要主体,对评估、把关和确认内容合规负有责任。”
“跟随微短剧去旅行”,推动文旅融合
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跟随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鼓励结合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增加文化和旅游元素、创意、情节,或通过自制、中外联合制作等方式开发新作品。
该计划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中华文明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等8个创作方向,计划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优秀微短剧,推动实体取景地随微短剧热播而“出圈”,形成跟随微短剧到各地“打卡”的新趋势。
截至4月23日,共有两批28部优秀微短剧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随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其中已播出的21部微短剧展现出强大的传播优势,初步显现了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效果。
例如,《我的归途有风》播放量达1.9亿次,剧中展示的美食吸引了众多网友前往乐山旅游;《飞扬的青春》将滑翔伞体验等项目延伸至剧外,取景地浙江温州曹村镇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30%;以湖南常德桃花源和福建平潭网红打卡地为取景地的《你的岛屿已抵达》和《那个重逢的夜晚》,在创作之初就与当地文旅部门紧密联动,获得了场地、群演等方面的支持,节目播出后单部均获得了全网破亿的访问量。
李江认为,微短剧与文旅结合能释放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在于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为当地旅游资源引流。“文旅指的是文化旅游,不仅仅是好山好水,更多是倚赖一个故事所承载的文化,将美景美食融入其中。因此,用微短剧讲好故事,由此带动当地旅游产业,是一条可以持续产生综合效益的路径。”
何天平认为,“跟随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将微短剧与文旅资源开发相结合,是响应当前文旅深度融合号召的创新举措。“未来会有更多可能的‘微短剧+’形态,比如‘微短剧+技术’‘微短剧+实体经济’‘微短剧+品牌’等,这也为微短剧的发展前景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抱歉,我可能需要反应一会,请稍后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