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余年》的宏大叙事中,一个永恒的议题被重新提起:“民众与帝王,孰重?”
赖御史的悲剧性结局,成了这个议题的最新注脚。他的死,虽然看似是咎由自取,却不免让人深思:在这权力的漩涡中,直言不讳的代价是否太过沉重?
从范闲的视角看,赖御史的死无疑是难以接受的现实。他代表着那些在“万民”与“陛下”之间挣扎的灵魂,他们的困境和选择,早已有了不言而喻的答案。
赖御史的直率虽值得赞赏,但他缺乏必要的智慧和城府,最终导致了自己悲惨的结局。在朝堂之上,勇气固然重要,但无谋的勇气往往只会让人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事实上,赖御史之所以触怒庆帝,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更关键的是他试图拉拢范闲的行为触动了庆帝的敏感神经。
陈萍萍所谓的“孤臣”理念,实际上反映了庆帝对范闲可能一手遮天的担忧。毕竟,随着范闲逐渐接管内库和鉴查院,如果再与其他六部产生过多关联,那么庆帝的江山恐怕将坐不稳。
剧情发展至此,已进入高潮阶段。《庆余年2》的数据表现依旧强劲,其背后的原因无疑是选角的精准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
新加入的角色如邓子越、赖御史等,都展现了极高的演技水平。然而,真正让这部剧焕发新生的,依旧是张若昀。
张若昀的表现,可以说是《庆余年》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他,这部剧或许只能算是一部普通的作品。五年的时间,张若昀已经将范闲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透露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他在表达范闲那种“无能为力”的情绪时,更是让观众感同身受。无论是面对弟弟范思辙的背叛,还是亲眼目睹老金的死亡,张若昀都能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变化,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同时,张若昀在剧中与其他演员的对手戏也极具看点,尤其是与吴刚的合作,更是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让人感受到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庆余年2》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扣人心弦的故事线,更在于张若昀以及其他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他们共同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剧集世界,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角色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