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视频领域开始借鉴微短剧的创意以寻求突破时,微短剧制作者们也在探索如何从长视频中汲取灵感来提升自己的内容。
最近,国内首档聚焦微短剧制作的综艺节目正式播出,该节目邀请了行业内的重量级人物担任监制,基于一些经典的影视IP,通过演员试镜、舞台表演竞赛和短片拍摄等多个环节,旨在孵化出新的短剧IP。
根据已播出的内容来看,有观众认为“监制似乎没有完全理解短剧与长剧之间的根本区别”,这是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
例如,在一次试镜环节中,参与者使用了一个改编自《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故事讲述男主角王伟与杜拉拉相爱后发现,原来自己的父亲曾是导致杜拉拉父亲死亡的原因,而这段感情只是杜拉拉复仇计划的一部分。
将职场背景改为个人恩怨,从微短剧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改编是合适的。然而问题在于叙事节奏上。
在五分钟内,场景切换了两次:从浴室到阳台;情节简单概括为王伟得知真相后的情绪崩溃。期间还包括了一个电话对话,在这段通话中,王伟向杜拉拉询问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一切,是否应该替父赎罪。最终,杜拉拉挂断了电话,王伟站在阳台边缘犹豫不决,之后回到地面撕毁了对方的照片。
几位监制对此给出了反馈:指出演员在表现情绪时有所不足,尤其是在从阳台返回之后的动作处理上缺乏应有的紧张感。
单纯从表演技巧来说,这些建议非常到位,但如果整个故事的叙述方式就存在问题呢?
实际上,尽管官方定义微短剧单集不超过20分钟,但大多数作品往往只有七八分钟左右。对于这样短小精悍的形式而言,不可能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去描绘角色的内心活动或暂停剧情发展。回到《杜拉拉升职记》的例子上,那个电话本可以用来推动情节进展:为什么杜拉拉会打这个电话?她的目的是什么?
而在另一场基于《聊斋》故事的试镜结束后,一位名叫宁静的监制指出男演员似乎对服装不够熟悉。她分享了自己过去拍摄《炮打双灯》的经历,当时导演让她长时间穿着男装直至感觉衣服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这条意见同样专业且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于微短剧来说是否适用则值得商榷。
当前无论是长视频尝试模仿微短剧还是反之亦然,背后都反映了各自面临的挑战以及寻找解决方案的需求。
对于那些批评者而言,他们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原有艺术形式的原则并降低了整体质量。确实如此,如果长视频想要重新吸引观众而不是简单地跟随潮流,那么仅仅复制他人成功模式是不够的。
与此同时,微短剧也面临着摆脱“低质”标签的压力。它不应该盲目追求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复制品。
在艺术创作中,每种新形式都会带来冲击并促进变革。尽管今天的媒体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多,新技术给旧媒介带来的挑战也更加激烈,但核心理念始终未变——即每种艺术形式都应该明确自身特色,在其独特框架内不断创新和发展。
<p否则的话,“对阵”双方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自我怀疑。就像某平台负责人错误地认为传统剧集需要学习微短剧深刻洞察人性的特点一样,混淆了戏剧化夸张与真实情感表达之间的区别。
<p这档节目的一位监制苏可在预告片中提到,短剧必须专业化并且传递一定的思想价值;影响其受欢迎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演技水平。这些都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如何实现微短剧的专业性和思想深度,什么样的演技才算是适合短剧的好演技,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虽然微短剧正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应该完全按照长视频的标准来进行创作。
<p正如已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微短剧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潜力尚未完全展现出来。因此,我们需要给予这一新兴领域足够的发展空间,允许各种尝试的存在。这也是此类综艺节目存在的意义之一——即使暂时找不到正确的道路,至少可以帮助排除错误的方向。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