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剧的风潮并非暂时,它预示着一个长远的未来。上海“竖店”仍在积极发展中……
只需步行几分钟,穿越不同的门户,便能从豪华现代的办公室步入充满生活气息的80年代客厅;转角之间,复古的医院病房场景瞬间转换为逼真的学生宿舍。位于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内,菜市场、酒吧、地铁、别墅、村屋等场景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到。
有人将此地比作上海的“小横店”,或许称之为“竖店”更加贴切。然而,园区负责人俞耀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横店”“竖店”不过是个名称,“这些称呼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园区能够真正一站式解决剧组的各种需求。”
精品化一站式全流程
坐落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的姚记科技园,原先是姚记的生产厂区,面积宽广,大型车间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园区内。如今,一踏入园区便可见到几抹醒目的红色——这是去年新改造完成的三个拍摄棚。
“前面这几个棚子是2023年年底才开放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副总经理俞耀表示,自2022年起,他所领导的华誉影视开始与姚记科技合作,参与到园区的整体建设和运营中。作为一个具有丰富传统影视工作经验的团队,俞耀及其同事们看准了短剧这一机遇,希望能在此地实现短剧的精品化发展。
精品化不仅体现在场景的多样化和高标准上,更在于如何帮助剧组在园区内顺畅完成项目的制作到上线全流程。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喜报计划”,一个旨在规模化生产竖屏短剧的计划。
“剧组所需的一切配套服务,从场景搭建、服装、化妆、道具、设备到演员配备,乃至住宿、餐饮都能在园区内得到解决。他们只需开车到达我们园区,之后无需再离开,”俞耀详细解释了“一站式”和“全流程”服务包含的内容,“即便是没有剧本,只要有成熟的团队,也能直接从我们这里拿到剧本,拍摄完成后我们还提供发行和推广服务。”
剧组在棚内拍摄
化妆间
在这样全面的支持下,几乎任何团队一旦凑齐人手,进入园区就能从零开始制作出一部剧集。俞耀认为,这是“喜报计划”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影视基地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短剧不止有风口,也有未来
短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酝酿后,在2023年迎来了爆发期。不少媒体将2023年称为“付费短剧元年”,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否存在持续性的问题?选择此时入局并投资建设如此大规模的短视频制作园区是否伴随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俞耀及其团队并不过分担忧。他们认为,短剧市场的繁荣并非一时之风,而是有着长远未来的。
“短剧的趋势源自人们观影习惯的转变,从大屏幕转向小屏幕,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它将日益深入人们的使用习惯中,”俞耀表示,自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规范也让他看到这个市场正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想为行业做一些事情,提升整体档次和水平。”
事实上,姚记科技园的改造早在俞耀参与之前就已开始。据他回忆,此前园区也改造过部分影棚,但主要是面向信息流广告和直播内容,“所以可以看到它的场景都比较小,且各具特色。”俞耀所指的就是外界想象中极具冲突和戏剧性的“豪华办公室”“80年代客厅”“老医院”“菜市场”几步之遥的影棚。
风格化的拍摄小房间
与过去的风格化小房间不同,门口新增的三个影棚采用了“大开间”设计:棚内没有明显的房间隔断,从入口一直向内延伸,风格相对统一,同时能实现办公空间、居家空间等各个场景内容的平滑过渡。这也是俞耀所说的“提升水平”的一部分。“影视剧的拍摄讲究机位和场景的质感,包括不同场景之间的关系”,在俞耀看来,以横屏精品微短剧的标准进行场地建设,其结果是可以向下兼容的,“信息流短剧和品牌直播有些也会到我们这边来”。
新棚内景
打造上海“竖店”,要做的还有很多
对于外界给出的上海“小横店”“竖店”等评价,俞耀并不感到意外,但他同时也未受这些评价影响。“无论是小横店还是小象山,这些都只是名称而已。”在俞耀看来,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即确保拍摄基地满足剧组的各项要求,让剧组“来了就不想走”。
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外景如何解决?如何满足不同题材剧目的拍摄需求?园区的承接能力还能提升吗?如何在众多影视基地中脱颖而出?目前,这座旧貌换新颜的姚记科技园显然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整个园区约250亩的空间中,我们目前只开发了25%到30%。还有70%的空间尚未开发。”俞耀介绍称,未来,他们会考虑开发更多的影棚,并在棚与棚之间构建一些现代街道的外景,甚至古装影视区,以满足更多场景的拍摄需求。
据介绍,古装部分将建设状元楼、城墙、连廊、九曲桥等设施。目前,沿着园区内原有的一条河流,已经能看到一些建筑的雏形。此外,园区内还有数万平米的空地,俞耀表示,未来可能会建造一些现代或民国时期的外景,包括老上海风格的石库门、网红武康路的洋房街景等,“目前来看,园区的建设空间还很大。”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目前仅开发了一半不到、外观看似平常的这个园区,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剧组。“最远的有过东北和宁夏的剧组,”俞耀对此也感到惊喜,他们并没有特意进行全国推广,许多剧组都是通过圈内推荐慕名而来。
进入6月,俞耀明显感觉到园区内的剧组数量增加了,“上半月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我们月平均量的百分之七八十,其中参与‘喜报计划’的也大约有一半。”虽然还在成长中,但在园区运营团队看来,这座上海“竖店”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