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岁的张国立,正式引领老年群体踏入偶像剧领域。
张国立主演的新剧《我的后半生》并非是《我的前半生》的老年版,而是《玫瑰的故事》性转老年版。
在剧中,刘亦菲饰演的角色是一女对四男,展现不同的情感经历,而《我的后半生》里,张国立则是一男对四女,上演了别样的精彩。
该剧破 2 的收视率以及数次登上热度榜第一的成绩,充分表明老偶剧成功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市场。
70 岁老头成偶像剧顶流?张国立用“老年玛丽苏”力压小鲜肉。
一、顶级狗血式老年恋爱,古早梗合理且顺畅
偶像剧在过去 20 年经历了从没钱没房只有一颗赤诚专一的心,到如今带有一点现实考量的演变,再往后似乎很难拍出新意。
然而,当这类题材转变思路,不在剧情上创新,而是在年龄上做文章时,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恋爱脑放在年轻人身上往往被大家诟病,但放在老年人身上,却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张国立饰演的沈教授在妻子去世后郁郁寡欢,仿佛随时都要在摇椅上咽气,可生了场病在医院遇见护士长后,竟迅速变得生龙活虎。
前后差别之大,好似完全换了一个人。
而 70 岁老头爱上 40 多岁女护士的戏码,既狗血又刺激,两人感情进展之快令人咋舌,直接确保了剧情的快节奏。
见两次面就写藏头诗,打两回针就摸手,出院后迅速表白并火速同居。
老年人谈恋爱,主打一个绝不拖泥带水,讲究效率。
而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偶像剧中,要发展到同居这一步,还得考虑诸多合理的理由,比如男主家里失火,女主遭遇合租室友骚扰等,才促成合租。
但在《我的后半生》中,有立马同居穿性感睡衣的老年生活场景,还有只见两面就直接单刀直入搭伙过日子,二话不说搬进家门统领全家的情况。
年轻人一边羡慕直球式恋爱的直接,一边又不好意思直说,而老年人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
求爱告白的古早梗,放在老年人身上也毫无违和感。
年轻人站在宿舍楼底下唱歌表白会被认为土,但老年人又唱又跳在医院当着众人的面表白却并不过时。
二、藏在纯爱老偶剧里的家庭琐碎,抓住底层逻辑
大部分偶像剧都会对爱情进行提纯。
不掺杂利益考量的爱情才被视为真正的爱情,但凡有一点物质算计,就跟爱情毫无关系。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正是有这样那样的利益考量,才构成人物建立联系的底层逻辑。
一直追求爱情的沈教授看似是纯爱老人,实则也有对利益的考量,爱情同样落在家庭琐碎之中。
沈教授和连护士长陷入爱情,源于沈教授为连护士长读自己写给亡妻的诗。
对方感动泪目,沈教授获得了连护士长提供的情绪价值,而此前他在台上读同一首诗却被轰下台,他需要被重视的感觉。
包括连护士长劝他吃止痛药,也是温声细语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而非先指责他。
沈教授的结发妻子离世后,他渴望有人懂他,将他的感受放在首位,即便连护士长对他的照顾类似保姆,也与他所求相符。
而比沈教授年轻 20 多岁的连护士长,对老头百依百顺,上班干活,下班去沈教授家加班干活毫无怨言,并非单纯为了爱情。
她看中了沈教授年纪大有住房且人不错,才会一边健身,一边提供照顾服务。
虽然两人最终因房子问题分手,但有所图、各取所需,正是抓住了老年人恋爱的根本原因。
年轻人进入一段感情时,或许只是一时冲动,不求对方有车有房有钱,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不可能如此单纯
因此剧中的老头老太太在找另一半之前提出各种需求,反而显得真实体面,合情合理。
三、俗气里的真实质感,国剧风向反映喜好风向
老偶剧从《我的后半生》开始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关注度,在此之前,《都挺好》也曾讲述过苏大强与蔡根花的爱情
同样是一方需要情绪价值,一方看重对方的房子,老年爱情的底层逻辑如出一辙。
这些作品的大爆充分说明,国际风向反映的恰恰是观众的喜好风向,老年爱情故事正在全方位渗透到观众群体中。
不仅老年人爱看,年轻人也被这种俗气却又具有真实质感的作品所征服
毕竟在人人都内卷的当下,看老年人从现实出发追求爱情,闹出各种故事,比小年轻这也不要那也不要更接地气
因为成年人都知道,爱情不能当饭吃,尤其是步入社会后,不看物质的纯爱就像笑话
而《我的后半生》能够立住沈教授抢手的人设,不只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更是因为他作为知识分子有人品,也有做人的体面,不会对伴侣大打出手。
对于同龄观众来说,太懂不家暴的有钱男人的含金量了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老年人无需工作,拿着退休金缺的就是个伴
所以比起当下的年轻人,老年人确实更适合恋爱
而放得开、穿性感睡衣的老年人爱情以及接连直球式表白、花谢立马花开的快节奏恋爱,也在不断刷新着年轻人对老年群体的认知
让适合有钱有闲、适合谈恋爱的人演给喜欢看的人看,才是真正顺应市场需求
老偶这条赛道,不仅有赶超青年偶像剧的独特优势,也有观众的支持,又一种全新的类型要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