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短剧市场的迅速扩张,《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预测,至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634.3亿元。面对这一新兴趋势,影视制作公司、长视频平台以及各地政府和影视基地纷纷布局,力求在微短剧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上海作为国内影视行业的领头羊,于今日举办2025上海微短剧大会,宣布启动“繁花”计划2.0,旨在吸引全球的微短剧创作者齐聚上海。
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及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等地,深入了解这些地方如何通过转型升级,为微短剧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
一站式拍摄体验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曹安公路4218号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这里以色彩斑斓的建筑群落闻名,被称作“彩虹数字片场”。为了适应微短剧快速发展的需求,该园区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工厂到现代化短视频创作基地的转型。据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商务经理侯楠楠介绍,园区占地250亩,目前已逐步改造成专为微短剧拍摄定制的一站式取景地。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园区不仅保留了原姚记科技园的独特纸牌元素,还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室内场景,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其中,一部可正常按键开关门但无法升降的电梯设计尤为独特,还有能够实时更换背景内容的巨大LED屏幕,让演员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
上海鸣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剧朱林丽表示:“在上海的片场,我们几乎无需转场就能完成所有拍摄,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她提到,目前园区内已搭建超过200个室内场景及20多个户外场景,基本满足现代题材微短剧的拍摄需求。
成本优势与特色外景
上海胜强影视基地总经理陈旭春强调,相比横店等地,上海在微短剧拍摄上的成本更具竞争力。“我们的硬件设施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微短剧的拍摄需求。”他指出,基地占地约400亩,拥有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群,非常适合古装及年代剧的拍摄。
此外,园区还在不断拓展其特色外景资源,如老洋房、欧式别墅、车站等,丰富了微短剧的拍摄选择。同时,通过AI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短剧制作的成本,并提升了制作效率。
全产业链发展与未来展望
上海的影视基地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拍摄场地,更致力于构建涵盖剧本孵化、内容制作直至海外发行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例如,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正在推进年产200部竖屏短剧的“喜报计划”,以及年产10部精品横屏短剧的“喜莱坞”计划。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陈旭春认为,随着观众观看习惯的变化,微短剧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内容精品化。“我们将继续加大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确保每部作品都能达到高品质标准。”他说。
周杰则表达了对行业前景的信心:“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将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随着各大影视基地的积极转型与升级,上海正逐步成为国内外微短剧创作者的理想之地。无论是便捷的一站式拍摄体验,还是极具成本效益的服务模式,都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