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观众们惊讶地发现一些经典电视剧中出现了“P图广告”的现象,例如《琅琊榜》中的外卖广告,梅长苏竟然吃起了拼好饭。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甚至有人戏称“时间穿越真的存在”。
这种时空错乱的广告现象并非个例,许多老剧中都出现了类似的P图广告。比如《爱情公寓》、《杉杉来了》、《都挺好》等剧集都被发现了此类广告。实际上,这种后期新增的P图广告并不限于老剧,近两年内的剧集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十年前就有相关报道和应用。然而,由于广告方对新剧投流越来越谨慎,导致“先围观后上车”的现象愈发常见。例如,《苍兰诀》刚播出时只有皮炎平的中途插广,一周后才出现前贴广告。《狂飙》走红后,剧集中也出现了被P进去的眼药水商品。而当爆款剧缺席时,品牌们的宣传需求依旧存在。因此,像《琅琊榜》这样长尾效应优越的老剧,对广告商来说可能更具吸引力。像被称为平台养老保险的《甄嬛传》、《知否》等剧一直在不断更新轮换新广告。
后期P图植入的模式确实可以为迟来的广告商提供便利,但对于作为消费者的观众来说,这些突兀的广告让原剧的视听体验变得极为尴尬。比如,在《爱情公寓》里,曾小贤和胡一菲们上一秒还在使用小灵通式的按键电话,下一秒空镜镜头里就出现了外卖标语。《唐朝诡事录》中,在唐朝的深夜,某鸡爪的广告灯牌的光芒照亮了主角前行的路。剧中场景因为突如其来的广告而失去了连贯性,年代错位的广告甚至引发观众嘲笑。好比,《甄嬛传》中华妃不再往嘴里塞酸黄瓜,而是嗦起了虎皮凤爪;《伪装者》里于曼丽给明台送早餐,饭盒打开后是番茄鸡蛋盖饭的拼好饭。《潜伏》里站长收到贿赂后转头打电话:“你不知道斯蒂庞克?就是陈纳德用的那种啊!”而背景里的字画被替换成二手车广告。这类P图形式的插入广告就像街头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一般,猝不及防地与观众在每一个路口转弯处相遇,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对边界感的入侵。
广告植入本身并无可厚非,但过于频繁的P图广告无疑会让观众感到厌烦,影响观看的乐趣。如果广告植入以牺牲观众的观感为代价,将生硬的广告像狗皮膏药似的到处塞入剧集,无疑会让观众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于广告主也未必是好事。如此看来,广告植入也是个技术活。
相比于简单粗暴的“P图广告”,近来与剧集高度融合的“小剧场广告”更能被观众接受。这种广告往往会与人物表演、剧情结合,有些还会触发关键剧情,甚至形成一个流行的梗,传播效果喜人。例如《繁花》里多次出现的可乐。剧中,汪小姐听闻宝总和李李的绯闻后,闷闷不乐地坐在黄河路上,小卖部老板递上了一瓶百事可乐,安慰她说:“黄河路就像一个汽水瓶,你不开它不响,但只要你拿起子轻轻一撬,它马上就喷出来,瓶子开了,关不住了。”王家卫招牌之一的文艺金句式台词,配上光圈开大的镜头,对准可乐瓶口往上喷涌气泡的唯美画面,不仅气氛到位了,还完美吻合汪小姐那忐忑不安的心绪。据悉,《繁花》单集最多有11个广告出现,原本讨厌的电视剧插播广告,在王式镜头美学下却显得格外和谐。有的渲染了时代背景、有的推动了剧情发展,每一个植入都相当丝滑,让人看了不出戏。
让梅长苏穿越吃上了外卖,还是让宝总于跨年夜送一副博士伦隐形眼镜给汪小姐,两人站在和平饭店观景台向远处眺望,情不自禁感叹:好清楚啊。同时,又借宝总之口说出经典台词“只有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两种方式的广告,到底谁更自然、更能共情,相信大部分观众早已有了答案。高段位的广告植入要么服从时代背景可以调动集体怀旧情怀要么成为关键道具推动剧情发展所以并不会引发观众反感。如此看来做出水平做出高度观众其实愿意买单而那种低劣缺乏边界感无孔不入的胡乱硬植入注定遭人嫌弃广告是否能找到更智能更自然的植入方式而不只是通过P图来制造时空错位需要剧方和广告主多多思考毕竟真把作为衣食父母的观众得罪了恐怕连会员费都收不了。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责编:李洋
终审: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