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中,“初恋哥”庄国栋最受指责的行为是他没有让黄亦玫有机会点餐。
人们普遍认为庄国栋和其母亲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从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当庄国栋一家三口外出就餐时,庄母会自顾自地选择几道菜,然后直接将菜单交还给服务员,暗示着庄国栋和他的父亲无需点菜。
而在庄国栋与黄亦玫共进的六顿饭中,有五次他都没有让她点菜。
难道有一次是黄亦玫点的菜吗?
庄国栋何时开始改变的呢?
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
在雨夜通过电话确认情感后,黄亦玫返回北京的首要之事就是直奔庄国栋的住处,彼此交付心声。
第二天下午,庄国栋发信息问黄亦玫是否有空共进晚餐。
正处于热恋中的黄亦玫自然渴望见到庄国栋,她欣然同意,但她的回复内容颇为耐人寻味:“You’re the boss(你说了算)”。
如果黄亦玫只是简单地答应了吃饭邀请,庄国栋可能不会有其他想法。
但黄亦玫的回答“你说了算”,向庄国栋传递了一个信号——“黄亦玫或许不是特别坚持己见的人,希望我为她做主,喜欢听从我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遇到过这种不太有主见的人,他们就是不喜欢自己做决定,事事都依赖别人拿主意。)
下班后,两人甜蜜地前往西餐厅用餐,尽管坐在餐桌对面,却共同兴奋地查看菜单。
庄国栋询问黄亦玫想吃什么,她温柔地表示,“你决定就好”。
于是,庄国栋决定吃鱼。
当然,由于庄国栋未能在母亲面前承认黄亦玫的身份,这顿饭最终没有成行。
第二次一起吃饭,是黄亦玫去法国找庄国栋,想在当地的餐馆尝试新鲜菜式。
黄亦玫仔细研究了菜单,点了“白酒烩青口”,但庄国栋以时间紧迫为由建议改为吃三明治。
考虑到实际情况,黄亦玫懂事地没有反对。
在黄亦玫看来,她只是在体谅庄国栋,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或不会为自己主张。
然而,这件事可能再次让庄国栋误以为黄亦玫喜欢听从他的安排,不介意被他主导。
因此,那天晚上,庄国栋自顾自买了法棍,即使黄亦玫试图阻止,他还是坚持要买价值1800元的鱼子酱,只顾按照自己的意愿对黄亦玫好。
第四次吃饭,庄国栋从法国回来,阻止黄亦玫结婚,仍旧没有让黄亦玫看菜单,自认为是地点了水晶虾仁、爆炒鳝丝和红烧排骨,声称这是黄亦玫喜欢吃的。
分析这些情况,并不是说庄国栋没有问题。
他确实不够懂得尊重人,否则他会将尊重爱人意愿的观念深深刻在心中。
即便爱人反复拒绝,他也应该在每一次用餐时询问爱人的意见。
但黄亦玫与庄国栋的互动,间接强调了“设定规则”的重要性。
所谓“设定规则”,是指我们在与他人初次相处时就明确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划定界限。
例如,如果我们是很有主见的人,就没必要在首次见面时伪装自己,假装好说话,让对方做决定。
为何总要显得和善、好相处、好说话呢?
如果我们本性并非如此,首次见面时就应明确表现出来。
若一开始伪装,想在熟悉后再恢复本色,会打破已形成的相处模式,让对方感觉,“你怎么突然变了?”
这让双方都感到不舒服。
许多女孩首次拜访婆家时,会遇到是否帮忙洗碗的问题。
如果我们平时不洗碗,将来也不打算洗,那就没必要装作贤惠,吃完饭可以帮忙收拾一下,然后坐下来吃瓜子即可。
如果婆家看不惯,那就早点提出问题,以免婚后爆发更大的矛盾。
经历了方协文的控制后,黄亦玫终于撕掉了“好说话”的面具。
第五次吃饭,庄国栋邀请离婚后的黄亦玫共进晚餐,按照惯例,未征求她的意见,直接订了法餐。
黄亦玫以牙还牙,让庄国栋迁就女儿吃快餐。
庄国栋终于明白了,被别人擅自安排的感觉有多糟糕。
到了第六次用餐,庄国栋同样邀请黄亦玫享用法餐。
黄亦玫终于拿到了菜单,庄国栋也学会了尊重,在一旁静静等她点菜。
见黄亦玫选了半天也没决定,庄国栋才提议按原计划的菜单上菜。
很多观众注意到,这次他们的饭桌上只有一道菜——白酒烩青口,显得有些简陋。
实际上,并非庄国栋吝啬,而是他只点了这一道菜,其余的菜品都在等待黄亦玫来选择。
黄亦玫与庄国栋的六次共餐,验证了一条与人相处的潜规则。
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不仅与我们自己的表现出的需求有关,还与对方的人品和修养有关。
若我们希望别人认真对待我们,既需要有识人之明,与品行良好的人交往,也需要我们在相处初期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需求。
不要为了所谓的“好性格”“礼貌”“谦让”而委屈自己。
别人很可能看不见我们的委屈,还以为我们乐于被这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