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玫瑰的故事》的情节设定确实较为夸张。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山叔的视角深入探讨亲密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观众们对于林更新饰演的方协文这一角色的强烈情感反应。
方协文在婚前婚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可谓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面派的态度。
能够娶到北京土著的白富美,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尤其是像黄亦玫这样将“爱”的价值永远放在首位的女性,本应得到丈夫的珍视和爱护,而非走上离婚的道路。
玫瑰不仅用自己的积蓄帮助方协文创业,还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与他在上海的一个破旧小区安家。
遗憾的是,真心并未换来真心,反而滋养了男人的豹子胆和熊心。
曾经老实巴交的方协文变成了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自卑与敏感使他对玫瑰的言行进行限制,并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面对婆婆的刁难,方协文不仅没有保护妻子,还在母亲面前用方言说三道四。
一边对妻子指手画脚,一边对母亲言听计从。
连关于生孩子是否打无痛的问题都做不了主,竟然还厚着脸皮想要第二个孩子。
人们常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好的婚姻能够让人如同绽放的花朵;而坏的婚姻,则是对花朵的摧残。在生下小孩后,那朵曾经艳丽的玫瑰逐渐枯萎。
观看《玫瑰的故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生孩子才是婚姻的真正开始,同居、领证、婚礼不过是序幕。
怀孕生子这一关,并非领了结婚证就能万事大吉!
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女人的决心,更是男人的良心。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婆媳矛盾、财产分配、孕期出轨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揭露真相的照妖镜。
方协文在父职投资上的缺失,并不仅仅存在于电视剧中。
他之所以能够轻飘飘地抛出“你有精力工作,怎么没精力生儿子”这样的话,
是因为男性在生理上无法体会生育的痛苦,这可以理解,但若连基本的共情能力都缺失,那就是择偶时的巨大隐患。因为在“方协文们”看来,生孩子仿佛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只要有孩子跟爸爸姓,妈妈的痛苦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正是因为许多男性在亲职投资上的懒惰与视而不见,才使得那些做出温暖举动的奶爸成为热搜中的一股清流。
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是好丈夫、好爸爸,但聚光灯下个别个体的“好”恰恰说明了这种情绪价值的稀缺。
曾几何时,还有人闻风而来,将自己包装成全职爸爸的身份,吸引众人的目光。
无数年轻妈妈为他点赞,最终却发现这只是一场炒作。
女性生育的艰难,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无数次。产后修复不仅仅是指松垮、爬满妊娠纹的皮肤,如果不被珍视,心理疗愈才是漫长的旅程。
说一千道一万,我始终坚信生孩子这件事需要慎重再慎重!
如果男人无法对妻子好,将父职责任贯彻到底,女性就需要深思熟虑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黄亦玫那样“去父留子”。
现在网上到处叫嚣着女人去父留子,看着黄亦玫换男人就跟着兴奋不已。
在我看来,“去父留子”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是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三是强大的心理素质。
大家不妨退一步想想:为什么西方有那么多单亲妈妈?
这种看似先进时髦的观念究竟造福了谁?
没有人比王思聪、高亚麟更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就拿高亚麟那位女友来说,她之所以将私事公之于众,竟是因为男方不愿给孩子上户口。
生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女性在其中的付出无疑远大于男性。在合法婚姻中,女性承担的母职工作尚且充满挑战;更何况是在法律保障不足的未婚先孕情况下。
如果一个男人在未建立合法关系的情况下就让女人怀孕、生育,那就意味着女人要承担男人拒绝亲职投资的风险。
王思聪不认私生女,那女生又能找谁评理去?最终受苦的还是孩子。
从林更新到王思聪,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生活,无论是婚内还是婚外,都正是某些男性不愿承担亲职投资的典型代表。
或许看到这里,又有人要说:“日常恐婚恐育”。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劝退大家,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到生育和婚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提醒大家要警惕识人。
毕竟这个难题,只有两个人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克服。
就像那位为了自己妻子上网求助的丈夫。
尽管无论是生孩子还是喂奶,他都很难真正帮上忙。但他会体谅妻子面临的一切困难,不跳过每一个环节,陪伴她共渡难关。
我们总说择偶要看人品。
具体来说,男性对亲职投资的态度是衡量其“是否靠谱”的重要标准之一。他对女性生育的看法、对育儿分工的态度、对全职妈妈的看法以及在这些事务中对性别角色的表现都非常关键。
这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进行评估。
他是否有责任感、在日常交往中是否愿意提供情感支持、是否愿意花时间陪伴、对子女教育规划是否表现出积极态度等方面都是考察的内容。
给年轻女性的两点关于择偶的建议:
首先,建立关系前,女性的付出应当放在男性之后。
其次,谈婚论嫁时,应将男性的亲职投资放在首位考虑。
最后,我也想对男性朋友们说:
如果你想要孩子,你该做的不是强求,不是对她的疑虑嗤之以鼻,更不是高高在上地讽刺一切苦痛。
你需要做的是站出来,尊重她的意愿,用实际行动消除她的所有顾虑,即使无法感同身受也能在她需要的时候告诉她:
爱,抹不去妊娠纹,但它是止疼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