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部备受瞩目的剧集悄然上线。
这部剧的表现着实令人意想不到。
起初,人们对它的期待并不高,甚至其在Netflix上的播放数据也显得颇为平淡。
就在大家都以为它可能会默默无闻地“扑街”时,它却凭借出色的口碑实现了逆袭。
豆瓣开分就达到了8.6分,随后迅速攀升至8.8分,让人不禁好奇后续评分还会不会有新的变化。
说起《黑镜》,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部剧。
第一季堪称惊艳之作,至今仍在豆瓣保持着9.4分的高分,是当年的年度神剧。
第一季虽然仅有短短三集,但却巧妙地做到了娱乐与深度兼具。不仅好玩、好看,还极具思考价值。英剧特有的讽刺、不羁与黑色幽默,让这部剧显得格外辛辣且高级。
正因如此,该剧迅速走红。
然而,到了第三季,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季不再卖给Netflix,整个剧的风格也逐渐从原本的英式风格向美式风格转变。
随之而来的是质量的下滑,第三季的分数勉强维持在9.0分。
第四季更是跌至8.4分。
到了第五季和第六季,评分更是达到了系列的最低水平,分别为7.0分和7.1分。要知道,在豆瓣的评分体系中,欧美剧起评分通常较高,如果低于7.5分,基本就没什么可看性了(国剧是另一套体系)。
而《黑镜》此前两季的评分都在7分左右,这让很多曾经的“黑镜”铁粉也纷纷选择了弃剧。
或许是Netflix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第八季做出了诸多改变,评分也随之上升。如今的8.8分,虽然距离当初9.4分的神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也算是口碑不错的好剧了。
可以说,Netflix版的《黑镜》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那就是放弃当初英版的惊悚、讽刺与黑色幽默,更多地借助科幻设定,去讲述一个个温情且能打动观众内心的故事。
因此,在第七季的《黑镜》6集故事中,第1、3、5集明显走温情路线,科幻设定逐渐成为背景。
而这三集,恰恰是评价最好、讨论度最高的。
就拿第一集来说,一开始的设定颇具科幻讽刺意味。故事围绕着一对普通夫妻展开,妻子身患重病,大公司的新技术声称可以让她继续活下去,只需以他们开发的程序代替妻子失去的脑功能,并且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
随后,这对夫妻便陷入了大资本家们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之中。这就好比国内视频网站的会员套路,各种普通版会员、黄金会员、钻石会员、尊享版等层出不穷,各种名目繁多,目的都是为了收取更多的费用。
如果你是低级别会员,就会面临各种不便,甚至还要忍受口播广告(这设定确实有些离谱)。但由于一直使用该业务,人们越来越难以抽身,只能不断地升级会员,可体验却越来越差,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一集确实让人感到痛苦。
不过,真正让人记住这一集的,并非这些荒诞的大资本吸血设定,而是这对普通夫妇最终如何应对这种无止境的剥削,以及那个伤感且无奈的结局,重新定义了这一季的风格,使其走上了煽情的路线。
接下来讨论度颇高的第三集同样如此。
这一集设计了一个用AI模拟而成的当年的经典黑白片现场,由一位当代的大明星重返那个场景,与当年的演员们重拍经典故事。
其实这个系统本身存在很多漏洞,从剧集的角度来看也有不少说不通的地方。
但这并不重要,本集的核心在于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连接,尤其是最后几场感人至深的戏份,完全摒弃了讽刺与黑色幽默,试图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将感人作为主题。
保罗·吉亚玛提主演的第五集更是如此,科技设定几乎沦为背景。
全集主要聚焦于他如何凭借出色的表演,讲述一个关于回忆与遗憾的故事。
从这三集可以看出,《黑镜》第七季确实在尝试许多新的变化,而且反馈良好。
相比之下,第二、四、六集则相对更接近传统黑镜的风格,保留了一些惊悚元素与讽刺元素,但讨论度却相对较低。
不过从剧情角度来看,这三集的观赏性也不错。比如第二集,虽然最后的解谜略显随意,但整体可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着强烈的悬念吸引着观众一直看下去。
进入第七季后,《黑镜》与当初英版的前两季渐行渐远,不再有过多的讽刺和恶搞,黑色幽默也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在科幻背景下充满温情或感动的故事。
这些故事情感真挚动人,虽然与最初的英版风格不同,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分数自然有所提升。
尽管它不再是我们最初熟悉的《黑镜》,但依然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