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视资讯

从乱哄哄到讲究打法——我国微短剧产业开始转型啦

在荧幕上,“怕老婆”的丈夫与泼辣的妻子之间妙趣横生的互动,姑嫂间真挚的情感支持,邻里间的风趣闲聊……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近期在网络上掀起热潮的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仅用了17天拍摄完成的这部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川渝地区的市井生活,其独特的幽默感和温暖人心的故事,在短短3天内就吸引了超过10亿次观看。观众们评论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笑着笑着就想哭了。”

从乱哄哄到讲究打法——我国微短剧产业开始转型啦

根据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截至去年底,我国微短剧的用户数量达到了6.62亿,使用率高达59.7%,而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了101分钟,这一数字已经与即时通讯持平。

在“千行百业入‘剧’来:微短剧产业生态与艺术创新论坛”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赵晖强调,当前微短剧市场中,轻喜剧悬疑以及情感类题材最受欢迎;从行业生态来看,平台、制作方和品牌方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催生了诸如“微短剧+电商”、“微短剧+文旅”等新颖的合作模式。

传统影视中的武侠、刑侦、谍战等经典题材也逐渐融入到了微短剧中。通过重新调整叙事节奏以适应竖屏观看习惯,越来越多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涌现出来。抖音集团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认为,精品化是推动短剧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指出,观众对于低成本且缺乏深度思考的“无脑爽剧”正在失去兴趣,这意味着行业需要进行更多的内容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短剧和长剧的受众群体并非完全分离,短剧创作应注重现实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准的社会洞察,用小视角展现大主题,实现热度与价值的完美结合。比如,《念哥餐厅》就以其贴近生活的叙述方式和质朴的乡村美学,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乡土中国形象。

微短剧因其简练的形式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成为了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的有效工具。例如,《重回永乐大典》这部于2024年11月上线的作品,聚焦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不仅展示了古籍修复的精湛技艺,还突出了现代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微短剧还在不断探索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直接或间接创造了64.7万个就业机会,并预计2025年的就业人数将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而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开始通过“微短剧+”模式向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扩展。四川省射洪市龙宝坝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里村民在农忙时节耕作,在农闲时期参与戏剧表演,自去年6月以来,已有80多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提供了16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促进了“影视+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展望未来,微短剧行业的发展趋势被受访者普遍认为会朝着更加精细化、重视社会价值以及利用AI技术驱动的方向前进。随着观众对微短剧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行业正经历着从粗放型增长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变,在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社会价值挖掘等方面都将迎来全面升级。(记者吴光于、王灏、张雅雯)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