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视文化课程的收官之作,李阿姨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遗愿清单》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我长久以来都渴望一睹风采的作品,其英文标题The Bucket List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词源故事:kick the bucket本意是指猪被宰杀时踢打木桶的情景,后来演变为对死亡的一种幽默表达。通过这样的命名,《遗愿清单》以一种轻松甚至略带戏谑的方式探讨了生命终结的话题,这种态度与东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死亡话题的避讳形成了鲜明对比。
电影讲述了由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亿万富翁爱德华和摩根·弗里曼扮演的汽车修理工卡特之间的故事。两人在医院因癌症治疗而相遇,尽管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不同于那些深入讨论种族关系的电影如《触不可及》或《绿皮书》,《遗愿清单》聚焦于两位主角面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点时的态度。爱德华表现出愤怒与不满,而卡特则更多地感到遗憾——未能实现成为历史教授的梦想、无法陪伴妻子共度余生,以及他的个人愿望似乎无法达成。然而,当爱德华偶然发现了卡特的愿望清单后,他决定用自己的财富帮助朋友完成心愿。于是,一场充满意义的旅程就此展开。
他们的环球冒险之旅包含了从高空跳伞到驾驶谢尔比GT350赛车,再到纹身等多样化的体验。虽然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狩猎未能成功,但参观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以及中国长城的经历,加上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最终因恶劣天气放弃),直至抵达香港,这些经历都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整个过程中,伴随着马克·沙伊曼创作的浪漫音乐,影片不仅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景,也促进了两位主人公之间情感的深化。特别是,在金字塔顶上,卡特向爱德华提出的关于幸福的问题:“你是否找到了生命中的快乐?你这一生有没有给他人带来过快乐?”这些问题逐渐改变了爱德华对于生活的看法。
观影时,我不由自主地将《遗愿清单》与另一部关注老年癌症患者的电影《姥姥的外孙》进行了比较。后者在我看来是今年最优秀的院线作品之一。两部电影处理相似主题的手法却截然不同。在《姥姥的外孙》中,面对疾病的家庭成员们不惜一切代价延长患者的生命,并且围绕遗产分配问题产生了诸多纷争,这反映了东方文化下对待死亡的沉重态度。相比之下,《遗愿清单》展现了一种更加开放接受死亡的文化视角。卡特和爱德华选择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珠峰之上,这种对待生命终结的独特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卡特的去世,爱德华完成了遗愿清单上的最后一个愿望:亲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即他的孙女。这一温馨场景令人动容,提醒着我们即使面临生命的结束,也能通过减少遗憾来让这个过程变得美好。当然,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现在谈论如何无憾地离开或许还太早。但是,希望当我们真正到达人生旅途的终点时,能够像爱德华那样“闭眼启心”,让每一次告别都充满爱与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