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全家共赏”,这或许是我对这部影片最初的误解。邵艺辉擅长的都市中产轻喜剧,并非那种能够使全场哄堂大笑的作品,而是一种更适合独自品味、内心暗自窃喜的电影体验。
在伍迪·艾伦与邵艺辉的作品之间,我找到了一些有趣的共同点:首先,两者的故事背景分别设定在纽约和上海这两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其次,它们关注的都是那些对传统媒体抱有深厚情感的媒体从业者中的中产阶级;再者,两部作品都巧妙地融入了双性恋元素;此外,咖啡馆成为了角色们心灵寄托的重要场所;最后,两者都展示了超越传统二元关系的人际互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并未深入挖掘女权主义的核心议题,而是选择将大众关心的话题逐一呈现。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与我的预期有所不同,但我也欣赏邵导在其前作《爱情神话》中展现的那种细腻的情感张力。然而,通过直接展示各种话题的方式,导演似乎有意降低观影门槛,以鼓励更多观众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来。这种策略,在当前简体中文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探讨中,显得尤为恰当,就像是精准投放的糖衣炮弹,有人将其视为休闲食品,有人则用它作为抗争的工具。
在这部影片中,最吸引我的是王铁梅这个单亲妈妈的角色设定。这一设定不仅放大了母亲角色的功能性,同时也对其进行了简化处理,挑战了后女权主义中关于完美女性的传统叙事。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女性在尝试平衡妈妈、职场人以及自我身份时所面临的复杂权力结构。片中的孩子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虽然这个角色略显单一和平面化,但她的存在无疑会促使每一位观影的女孩思考: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是否不仅仅是母女之情,更是可以相互理解、并肩作战的伙伴关系?
作为一名简体中文使用者及女性,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但是站在一个女同性恋者的角度,我觉得影片未能充分反映我的视角;而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我希望看到更加微妙地展现权力动态的手法(例如弗朗索瓦·欧容执导的那些描绘女性群像的电影)。即便如此,我还是为这部影片感到骄傲,因为它确实是为了简体中文世界的女性量身定制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