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风》这部电影,由戈达尔精心打造,通过十二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章节,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叙事手法,虽然在情节的连贯性上略显松散,但观众依然能够拼凑出整个故事的脉络:女主角Nana在离开丈夫之后,踏上了街头,成为了一名妓女。她的生活似乎在找到真爱的瞬间达到了高潮,却也迎来了悲剧的终结。
正如桑格塔所言:"《自由之风》是一种展现,一种显现,它向我们展示了事情的发生,而非事情为何发生。"戈达尔在这部电影中延续了他早期独立纪录片的风格,将现实主义与戏剧性巧妙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视觉与思想冲击。整部电影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呈现,戈达尔只是冷静地叙述了Nana的故事,他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
在《自由之风》中,戈达尔有意回避了他标志性的跳切技术,转而大量使用横摇、变焦和平移镜头,以及特写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Nana身上。无论是她与Paul的分手,与摄影师的约会,还是与Raoul的谈判,这些场景中,戈达尔都巧妙地降低了其他角色的存在感,让我们能够全神贯注于Nana的面部表情和她所面临的困境。
戈达尔对影片中的互文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他的其他作品《筋疲力尽》、《法外之徒》、《狂人皮埃罗》中均有体现。在《自由之风》中,这种互文性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电影开篇引用的蒙田的话:"你应该把自己借给别人,但要把自己留给自己。"这句话可以看作是Nana一生的写照。Nana在接待客人时的冷漠与空洞,与电影开始时Paul所讲述的外在、内在、灵魂的关系形成了呼应。在第十一幕中,Nana与Brice Parain进行了长达10分钟的对话,探讨了思考与语言的关系,Brice向Nana讲述了Porthos的故事,并告诉她:"他第一次思考,就给自己带来了死亡。"这似乎预示了Nana在随后的章节中,也将在思考与反抗中走向自己的终结。
戈达尔在这部电影中同样展现了他一贯的哲学思考,尽管他并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责任、自由、思想,这些主题贯穿了整部电影。
电影的结尾可能并不为所有人所接受,但如果回顾戈达尔的其他作品,你会发现这种结尾方式是他的一种独特风格。
综合来看,《自由之风》无疑是戈达尔作品中最为内敛、最为复杂、也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