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毛时安谈《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风情,中国风韵!

备受瞩目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6月15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并于6月18日向全国观众展现其独特魅力。该片巧妙融合了舞台艺术的虚拟性和电影艺术的纪实性,创造了一个既凄美又壮美,同时充满唯美色彩的红色经典叙事。

毛时安谈《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风情,中国风韵!

影片的序幕在一幅震撼人心的巨幅面孔中缓缓拉开,随着晨光的初现,宝塔山下,八路军战士李侠和纺织女工兰芬分别摘下他们的帽子,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征程。李侠身着长衫,佩戴着标志性的圆眼镜;兰芬则换上了粉色旗袍,手提黑色手提包,两人的形象如同从水墨画中走出。5月27日,正值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这部由上海歌舞团和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作品首次与观众见面,90分钟的影片,仅有一句旁白,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放映结束后,全场观众沉浸在剧情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情书。

追溯至1948年12月30日,地下党员李白在上海被捕,他坚守信仰,最终在解放前夕英勇牺牲。从真实事件到艺术创作,1958年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李侠的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2018年,上海歌舞团将这一故事搬上舞台,舞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即引起轰动,全国巡演近620场,成为现象级作品。

面对原作的成功,导演郑大圣凭借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觉,成功激发了主演王佳俊和朱洁静的艺术潜力,运用电影化的叙事语言,挖掘出舞剧新的美学价值。电影并非简单的复制或翻拍,而是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再现,对舞剧结构进行了分解和重构,以“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的引子开始,以“我想念你们”的结尾收尾,如同一本书籍的封面和封底,遥相呼应。

影片中的群舞充满上海风情,涂满唯美主义色彩,在《渔光曲》的旋律中展开,成为影片的第一幕。穿插的黑白纪录片画面和上海街头弄堂的日常生活场景,使得英雄主义和市井气息交织,引人深思。蒙太奇技巧的运用,通过镜头转换和组接的自由流动性,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内涵。李侠发报时的环境细节,兰芬的日常动作,电梯中的意外相遇,以及李侠阅读带血报纸时的独舞,都通过镜头的摇移推拉得到了充分展现。

王佳俊和朱洁静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令人赞赏。他们在动作上的飘逸舒展,情节节点上的爆发力,以及体验人物内心的能力,刻画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在精神气质,实现了“舞蹈生活化,生活舞蹈化”的结合。李侠的悲痛与克制、坚定如战士、书生的儒雅、牺牲前的从容;兰芬与爱人诀别时的悲痛欲绝,以及双人舞目光交汇时流露出的甜蜜爱意——所有的律动都在眉眼间传达。他们的表演与生活、演员与角色、灵魂与肉体的高度融合,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环境中的信仰力量,以及夫妻之间朴素真挚且坚定不移的爱。

1958年孙道临那句令人怀念的声音,“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在霞光中回荡,作为影片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完成了凄美、壮美、唯美“三美一体”的红色IP叙事,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忘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