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美国内战》观后感:不只电影,更是未来警示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国家,它在过往的半个世纪中,涉足了超过六十场冲突,其影响力横跨全球。尽管并非所有冲突都直接涉及军事介入,但无论是通过武器供应还是策略指导,该国都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无论这些冲突多么激烈,它们从未触及这个国家的核心,甚至未曾影响到其边境。这个国家,就是位于北美洲的美国

《美国内战》观后感:不只电影,更是未来警示录

《美国内战:裂痕》预告

《美国内战:裂痕》剧情概览、主创团队及主演阵容

《美国内战:裂痕》(Civil War: The Rift)是由亚力克斯·嘉兰导演,他曾执导《28天隔离》、《28周病毒》、《太阳危机》以及《机械意识》等作品,此次是他与独立制片公司“A24”的再次合作。

本片设定在不久的将来,一位美国总统违反宪法连任第三任期,并解散了联邦调查局等多个内部监管机构,其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宪政基础,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这些抗议最终演变成了部分州宣布独立并组织军队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事件。一支由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队,决定在总统任期的最后阶段进行深入采访,他们从纽约出发,北上前往冲突前线,一路上的奇异见闻,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主演阵容星光熠熠,包括克斯汀·邓斯特饰演的资深战地记者“艾丽”,瓦格纳·马拉饰演的文字记者“汤姆”,斯蒂芬·亨德森饰演的资深政治记者“本”,以及卡莉·史派妮饰演的摄影新手“艾米”。邓斯特的丈夫杰西普·莱蒙也在片中客串了一名极端民粹主义者。影片的预算高达五千万美元(约合台币一亿六千万),截至发稿时,全球票房累计已达九千万美元,有望实现盈利。

※以下内容可能包含剧透、成人话题以及个人主观论述,请谨慎阅读

如梦似幻的内战预演

《美国内战:裂痕》原名直译为“内战”,在美国或熟悉美国历史的人听来,可能首先联想到19世纪的南北战争。导演嘉兰选用此名,意在强调故事所要突出的美国内部矛盾,以及一种“通过预言来避免灾难”的愿景。影片中美国总统的形象虽然未明确指出身份,但从其标志性的外观特征,观众不难联想到现实中的某位政治人物。

嘉兰此次将一部高成本的公路电影拍摄得颇具艺术性,部分场景的超现实呈现,使得电影想要传达的深层主题显得有些隐晦。影片并未对内战的起因、过程及各方势力的对立给出详尽的解释,而是通过记者团队的视角,通过对话和经历逐渐揭露;视觉上则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展现了一个超级大国经历内战后的荒诞景象。

精心编排的公路叙事

与嘉兰的编剧成名作《28天隔离》相似,本片也采用了他擅长的公路电影叙事手法,通过四名记者的视角记录这场内战的不同片段——民众的愤怒或冷漠;士兵的迷茫;极端主义的崛起……这些记者不畏艰险的采访之旅,并非单纯出于职业使命感,甚至在他们牺牲时,观众对他们的理解也仅限于表面。这并非嘉兰的疏忽,而是他的有意为之。

传统的公路电影会着重描绘主角的“使命”与“成长”。本片中,使命的概念被刻意模糊,那么成长呢?艾丽的角色似乎已经达到了个人发展的瓶颈,甚至在关键时刻因PTSD而犹豫;汤姆和本的情况虽有差异,但本质上相似;唯一显示出成长潜力的,是艾米。与艾丽的冷静、汤姆的乐观、本的谨慎相比,艾米的视角更贴近普通观众,她从三位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但她的成长是否达到了观众的期待,这取决于每个观众的感受。

嘉兰对美国的警世寓言

《美国内战:裂痕》虽然采用了大量写实的手持摄影技术,但偶尔的配乐插曲又增添了故事的荒诞性。嘉兰虽然是英国人,但他的职业生涯主要在好莱坞,深受加州自由派政治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总是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考虑到美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局势,电影中的情节并非完全不可能成真。因此,《美国内战:裂痕》不只是一部商业电影,更像是嘉兰对美国敲响的警钟。

尽管嘉兰年仅五十四岁,但他已宣布在完成本片后将不再执导任何作品。目前尚不清楚他的退休计划是专注于编剧还是回归文学创作,但如果他的决心不变,《美国内战:裂痕》将成为他的最后一部导演作品。如果你对惊悚和预言性质的电影感兴趣,或者对嘉兰的作品有认同感,建议在电影上映期间尽快购票,亲身体验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深刻主题。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