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聊聊《小丑2:双重妄想》,小丑的笑有啥特别?

作为系列的延续篇章,该片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了其前身的赞誉光环:如果首部作品因其高水平的类型探索而受到推崇,那么此番续作则在多个方面显得有所欠缺;前作深刻剖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核心主题,而今次的作品则更多呈现出一种内敛且深思熟虑的态度。

聊聊《小丑2:双重妄想》,小丑的笑有啥特别?

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其质量似乎难以让人提起兴趣,几乎使整部作品的观感降至冰点:缺乏深度的主题挖掘,心理犯罪的情节处理显得老套;尽管尝试通过加入歌舞桥段以及小丑女/Gaga角色来吸引观众,但这些努力最终未能为影片增添多少新意。

然而,在最后的四十分钟里,影片展现了惊人的逆转魅力,它从社会学与传播学的视角对前作进行了类似于《桂河大桥》般的解构。片中的双重妄想不仅表现了亚瑟与小丑两种身份之间的斗争,同时也映射了亚瑟与社会大众——或说是观众——对于反文化/反体制象征物的共同创造与互动过程。

小丑的标志性笑容在这里成为了社会构建的结果。当小丑女用口红在玻璃上绘制笑脸,而亚瑟不经意间对着镜头露出笑容时,观众心中再次浮现了那个熟悉的小丑笑容。这一场景象征性地描绘了亚瑟从无意识地创造符号到被该符号所支配,乃至被公众/时代所左右的过程。影片尾声,真实的小丑在朦胧的画面中割开了自己的嘴角,而亚瑟在意外中离世,嘴角留下血迹,仿佛是在完成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笑。这两种笑容,一个鲜明一个隐晦,一个真实一个虚幻,最终揭露了小丑面具背后的真实:当亚瑟放弃了自己所塑造的小丑身份时,愤怒的人群杀死了亚瑟,并由此塑造了一个新的小丑形象。

可惜的是,影片并未对“亚瑟是如何放弃小丑身份”这一重要转折点做出充分解释,即便像《阿拉伯的劳伦斯》中那样的隐喻情节也未能合理地展示亚瑟为何会放弃幻想、回归现实。这种主题上的转换和完成度上的缺失导致了影片在两方面都无法赢得观众的欢心。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