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出走的决心》虽然获得了不错的评分,但似乎未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弦。影片旨在刻画一位名叫李红的中年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然而最终所呈现的内容却让人感觉是对更年期女性的一种误解和偏见。
在电影里,李红被塑造成一个因为家庭压力而崩溃、失控乃至自残的角色。她选择“出走”的契机发生在丈夫荣获奖牌以及女儿升职庆祝之时,这种安排不禁引发思考:难道李红必须在家人共享喜悦的时刻强调自己的痛苦,并像孩子般赌气离家,才能找到自我价值吗?这样的设定显得有些不合理。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如苏敏这般因无法忍受家庭暴力而决定离开婚姻的人。面对家庭暴力,一次就足以成为离开的理由。然而,《出走的决心》并未为李红的“出走”提供充分的合理性解释,这使得角色的行为动机显得单薄。
豆瓣上的评论区显示,周轶君在其作品《第一人称复数》中也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讨论。她们指出影片对男性角色缺乏同情,同时对女儿形象也持负面态度。尽管电影确有其不足之处,但将矛头指向女儿和丈夫并不公允。李红面临的困境并非由家庭直接导致,也不是丈夫或女儿的责任。生活的积累过程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
孙大勇,作为李红当初不顾家人反对执意选择的伴侣,在早期并不是现在这样令人反感的形象,他对李红充满了体贴和温情。随着时间推移,孙大勇发生了改变,但这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生活磨砺的结果。在任何关系中,双方都相互影响着对方的成长。《革命之路》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通过温丝莱特和莱昂纳多的精湛演技展现了夫妻间的无奈,避免了片面指责,体现了逻辑性和现实基础。
回到《出走的决心》,李红失业并非孙大勇造成的,而是一种现实状况。孙大勇独自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这种负担同样需要理解。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妥协,有时候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一些浪漫的梦想。当一对夫妇感到对方既没有情绪支持又没有经济贡献时,他们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家庭运转的保姆角色可能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前提是这个角色不觉得委屈,并且基于爱的基础之上。但是,对于李红或者现实中类似境遇的女性来说,如果不喜欢扮演这个角色又找不到突破的方法,那么离开可能是寻找新出路的一种方式。
张越在《第一人称复数》节目中提到,李红的女儿似乎成为了绑架母亲生活的因素之一。如果这是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那则反映了电影表达的稚嫩。为什么李红只有在女儿事业关键时期才有勇气做出改变?这样的剧情设计未免过于牵强。
电影中,家人欢笑与李红哀怨之间的对比似乎是为了强调主角的孤独感,但这未必能说明李红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行动。性格上的固执也可能对周围人造成伤害。不同个体的能力差异确实存在,若能彼此互补,或许可以让生活和各种关系更加和谐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