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深度与广度究竟可以达到何种程度?在我眼中,一部影片的生命力源自于视觉、表演以及那份不可预知的神秘感,而剧本则为这一切奠定了基础。导演和演员们应当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潜意识来创作和表达。正如盐田明彦所强调的那样,“拥有丰富潜意识”的演员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同样地,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也往往蕴含着创作者深刻的内在体验。过于繁复的文字或象征体系可能会限制这种自然流露的情感,从而削弱作品的整体感染力。然而,动画不同于实拍电影,它没有现场拍摄带来的意外惊喜,也没有演员个人魅力的直接展现,那么它的吸引力又从何而来呢?回顾我过去喜爱的一些动画片,比如《真心为你》与《天气之子》,它们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在于其通过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来推动故事发展。宫崎骏曾分享过,他总是先从心底深处捕捉到灵感的画面,再围绕这些画面构建起整个故事。
《MyGO》则提供了一个例外情况,这部作品虽然严格遵循了编剧绫奈由仁子精心设计的剧本,但依然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尽管该作采用了大量模拟摄影机运动的技术手段来增强视觉效果,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剧本本身。可以说,《MyGO》的故事是绫奈老师心中情感的真实写照,她那将平凡转化为非凡的能力使得原本静态的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
特别吸引我的一点在于,《MyGO》探讨了“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微妙平衡。正如Oreo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这部作品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在集体中寻找个人定位。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个体与集体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想要融入社会就意味着必须放弃部分甚至全部的个性。而在《MyGO》中,这一现象被置于东亚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深刻剖析。剧中人物均面临着如何牺牲自我以适应环境的选择。Soyo便是这样一位典型代表,她为了维护团队和谐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他角色如Rikki和Anon也采取了各自不同的策略去尝试融入集体,但他们共同点在于都愿意为此做出妥协。
然而,《MyGO》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两种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首先是Tomori,她的人设灵感来源于孤独症谱系障碍者,这类人通常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自然而然地加入社交圈。尽管Tomori对此感到困扰(“好想成为人类”),但她并不愿意牺牲真实的自我来换取归属感。她的独特性如此鲜明,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遭到排斥。但在《MyGO》的世界里,正是这份与众不同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尤其是Rikki。当Tomori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时(第十集中「诗超绊」场景),她不仅赢得了朋友们的认可,还激发了整个团体的新活力。另一位值得关注的角色是Rana,她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常规的状态,无需担心是否能被接纳。这并不是因为她缺乏同理心,而是因为她选择用音乐而非言语来进行沟通。
在受到Tomori影响的人物当中,Soyo的变化最为显著。起初,她对Tomori的作品持有偏见,但随着剧情推进,她逐渐学会了接受并表达真实的自我。相比之下,Anon则显得更为特别。经历了Tomori光芒洗礼之后,她不仅自身发生了转变,也开始影响身边的人。如果说Tomori代表着理想化的存在,Rana展示了极致独立的精神面貌,那么Anon或许就是连接这两个极端的桥梁——她倡导的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基础上的关系建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或许是最具实践价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