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大话西游》票房怎么那么惨?聊聊《月光宝盒》背后的故事

在《黑神话》的期待声中,我不禁回顾了孙悟空这一角色在不同作品中的演绎。未曾料到,我竟遗漏了大话西游系列,这让我感到意外

《大话西游》票房怎么那么惨?聊聊《月光宝盒》背后的故事

在观看了大话西游系列后,我必须坦承,上部作品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失望。无论是角色的塑造,还是对原著的改编,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悟空的形象,历来都是基于创作者对原著的理解和再创造。央视版中的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克制野性、具有英雄气概的形象;而其他作品中,孙悟空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救世主色彩。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以及后来的《悟空传》和《斗战神》,都强调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张卫健陈浩民的版本,则突出了孙悟空的灵动与幽默,唐僧的形象也颇为引人注目。

然而,大话西游系列却有所不同。抛开《月光宝盒》不谈,该作品因至尊宝未能成为孙悟空,剧情西游记的联系仅限于寻找孙悟空吃唐僧肉这一线索,甚至缺少了取经四人组的身影。观众期待的西游记元素,却意外地发现孙悟空在片中被观音所杀,其形象也难以令人满意。周星驰式的夸张表演,似乎并不适合这样的孙悟空。孙悟空死后,影片变成了一场与西游无关的妖怪闹剧,让人不禁想要退票。

如果让我猜测导演的拍摄意图,以西游为背景,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电影,其核心应该是探索孙悟空的回归及其所付出的代价。这与西游记原著的主题不谋而合,即在西行途中修炼心性,最终达到成佛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消除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戾气,找回那只纯净的灵明石猴。

从我的视角来看,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付出的代价是戾气的消散,而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则是情感的牺牲。影片中的一句台词“i服了u”,似乎成了对香港文化的一种讽刺。在刘镇伟的眼中,探索自我与众生的宏大主题,似乎只剩下了俗套的儿女情长。至尊宝与白骨精、紫霞、铁扇公主之间的情感纠葛,缺乏清晰的情节转折,让人难以理解至尊宝的情感转变。最终,至尊宝沦为一条狗,这难道不是自找的吗?周星驰在后来的《西游降魔篇》中,似乎还在沿用这一模式。

至于影片的另一种结局,吴孟达的角色左右逢源,另一个至尊宝在孙悟空的帮助下得到了美人,这真的是导演心目中的完美结局吗?难以置信。

一个本应内心清澈、洞察世事的孙悟空,却被周星驰演绎成了一个充满戾气、贪婪痴迷的形象。六小龄童的那句“戏说并非胡说,改编不是乱编”,似乎因这样的改编而显得更加有力。

我并非不尊重无厘头的改编,事实上,《天地争霸美猴王》和《夺宝幸运星》等作品,虽然同样无厘头,但它们尊重了原著的主题和细节,我对这些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也颇有好感。但对于《大话西游》,我实在难以认同。

从剧情改编和演出效果来看,大话西游系列连一星都显得过于慷慨。我能理解当时观众对它的票房反响,但后来的重新评价,确实让我感到困惑。

《月光宝盒》因蓝洁瑛的造型和方大同的《悟空》这首歌,勉强加两星。

《大圣娶亲》则因朱茵的美貌、《一生所爱》这首歌、蔡少芬的造型和唐僧角色的改编,勉强加三星。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