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从《自然辩证法》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电影感悟

在现代影视领域中,某些作品选择了以低俗、戏谑的方式构建其叙事风格,这种手法被部分观众戏称为“屎尿屁”流派。这些元素不仅仅是简单的笑料或梗的集合,它们巧妙地融入了影片特效设计之中,尤其是在前三分之二的剧情里,通过流体建模技术,展现了既像生理反应又似自然景观(如湖水、深海)的效果,成为了角色技能展示的重要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流体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象征着压抑与释放的主题,最终在影片后段爆发为三味真火。

从《自然辩证法》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电影感悟

然而,影片进入最后三分之一时,却未能很好地延续之前的精彩。前期建立的丰富视觉体验逐渐被简单粗暴的情节堆砌所取代,导致整体结构显得松散无力,推理和真相揭示的过程也变得牵强附会。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哪吒2》作为一部票房达到百亿级别的电影,它成功地将低俗元素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源泉。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情感上的触动,比如让观众落泪的情感桥段,还表现在对细微伤痕的细腻描绘上。

例如,在描述陈塘关百姓的死亡场景时,创作者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一种深层次的建构:原本自由活动的角色们逐渐走向命运的束缚,而那些仿佛即将喷涌而出的岩浆,只有在经历了压抑之后,才能转化为具有毁灭性的三味真火。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相较于《哪吒1》,在表达“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上有了新的转变。这一变化反映在哪吒误以为父母已死的情节中,他身体出现裂痕直至破碎的过程,就像徐克导演在《蜀山传》中的视觉呈现一样震撼人心,随后父母的登场标志着故事进入了高潮阶段。

这里展现了一种当代社会中的苦难形象,它超越了传统戏剧模式的表现方式,而是深入到具体事物之中。同时,电影自身的问题也反映出创作过程中过于强调目的论指导下的局限性。在这种反抗精神的体现中,许多角色被迫卷入一个无法回头的进程中,他们的牺牲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反思。这不仅是自由主义者的困境,也是当前所有激进思想流派在探讨实践观时面临的共同挑战,即如何在实际行动中找到具体且有效的路径。

当今文娱界的三位标志性人物——黑神话悟空的冯骥、流浪地球2的郭帆以及本片导演饺子,都在推动工业体系进步方面做出了贡献。然而,这种进步大多停留在无意识层面,紧密依赖于技术操作,而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正如他们所言:“先做再说”,这种态度虽然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也暗示了一种对即时行动的盲目崇拜,正是当下娱乐产业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战斗、反抗方面的努力,但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反极权的方式来维护某种形式的权威。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