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年前的银幕上,顾晓刚以其作品《春江水暖》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边的人际纠葛,其影片风格生动而富有灵气。而今,他携新作《草木人间》再次探索了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无限可能。虽然这条艺术之路充满孤独与挑战,但顾晓刚依旧尝试通过融入类型元素,吸引观众的目光,共同见证一幅充满禅意与人间炼狱的壮阔画卷。
顾晓刚曾明确表示,他的作品始终根植于古人的智慧,即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融入传统。《草木人间》正是他在这方面的又一探索之作。他将传统故事“目连救母”进行了解构与重塑,将其从原本的劝善教孝主题,转变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如何面对过去,与自我和解,如何看待生命,以及发现生命中真正宝贵的东西。
在《草木人间》中,顾晓刚将创作意图的一半寄托于自然草木之中,另一半则通过苔花和目莲母子的形象展现出来。草木赋予了影片以气韵,而苔花和目莲母子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禅意与生命相互交织,气韵与活力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了影片的深邃内涵。
影片中,目莲家乡的传统赋予了草木以禅意:每个人出生时都会种下一棵树,树与人同在,人亡树倒。苔花的呼唤“茶发芽”,通过古老的传统和仪式,让草木的禅意变得生动;在目莲和苔花的带领下,茶田、树林、小草最终抵达庙宇,确立了真正的禅意。目莲带着陷入疯狂的母亲返回老家,徒步上山,当他站在自己的“生命树”下,镜头不断拉升,从树林到树海,直至星辰宇宙,禅意涌动,弥漫于一切生灵之中,那虚实间出现的猛虎、苔花发出的虎啸,正是禅意中的“虎”与“识”的体现。
顾晓刚巧妙地通过一个犯罪类型故事,将禅意与人的联系紧密相连,并最终作用于生命。他选择诈骗这一犯罪行为作为炼狱的外壳,将众生的苦难和欲望填充其中,营造出一种可怕的景象。苔花误入传销组织,影片详细描绘了她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最初的“可以发疯、不可认命”的冲击,到万晴“儿子”的“走心”感悟,最终在邪教仪式般的灵魂拷问下,苔花向欲望献祭了自己,被圈套下的“独立自信”假面所迷惑。
欲望,作为人性的恶,与禅意产生了深层的联系。在苔花“也学牡丹开”无法自赎的情况下,目莲将自己化为救赎的通道,一边牵起母亲的欲,一边迈向生命的禅,以近乎牺牲自己(溺水)的方式,让母亲从炼狱中解脱,抵达人间。这个人间已不再是从前的人间,而是新人间。苔花在“虎啸”“沐浴”之后,不仅在神志上重归清醒,更在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认识世界、认识珍贵上获得了新生。那些“地狱”里的蜘蛛、蝙蝠、山洞、黑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茶园的翠绿、阳光的和煦,在这个仿佛透明的世界里,她迎着光、抱着爱,笑容灿烂如花。
尽管顾晓刚试图借助类型元素的翅膀,带领艺术作品飞得更高,但这个题材的选择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传销(诈骗)这一题材本身带有魔幻和张扬的元素,对于偏重艺术的作品来说,不易掌控且有较大的滑落风险;另一方面,在《孤注一掷》之后,诈骗问题虽然变得更加热门,但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期待却更低了,因为市场上涌现了太多类似作品,《草木人间》似乎有些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