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影评

从电影角度看,《只此青绿》真不算好片——影评

让我们首先聚焦于影片的视觉表现。在这部作品中,演员们的演技确实值得称赞,舞蹈表演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与情感张力。然而,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瑕疵。例如,特写镜头有时过于贴近舞蹈演员的脸庞,这种处理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些许不适感。此外,影片中的运镜逻辑显得有些混乱,许多场景的转换缺乏明确的指引,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迷茫。而且,影片后期制作中的特效使用略显过度,导致画面的真实感有所下降。

从电影角度看,《只此青绿》真不算好片——影评

再来看剧情层面,希孟在创作《千里江山图》时仅仅是个18岁的少年。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本应充满活力、对周围的世界怀揣着好奇与热情。但在影片里,他被塑造成了一位几乎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的艺术家形象。实际上,对于那些从事卷、篆、丝、石、笔等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工作更多是为了维持生计,并非为了帮助希孟完成这幅杰作。然而,电影却将这些人的存在意义简化为只为成就希孟的艺术追求,这样的设定显得极为理想化且脱离现实,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

18岁正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希孟的创作灵感应当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和瞬间的创意火花。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创造这样一幅伟大的作品,而不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刻意为之。也许正是这种纯粹的艺术追求,才让他在18岁时完成了这幅不可复制的传世之作。任何其他年龄段的创作者,或许都无法达到同样的高度,因为他是在最恰当的时刻,以最纯粹的心态投入到创作之中。

导演在进行创作时,似乎过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这使得影片带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超脱现实的感觉。导演仿佛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理想世界里,其中希孟的形象被理想化到了极致,甚至让导演自身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综合来看,这部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较为平庸,难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原本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剧经过这样的改编之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因此,建议观众们在选择是否观看这部电影时要三思而行,以免浪费时间和金钱。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