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沙尘暴》百度云网盘【高清中字】免费下载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thab0bn2vqyMQovxpG3Xh
备受瞩目的电视剧《沙尘暴》已然迎来了大结局,而且是那种需要付费才能直接观看的大结局。起初呢,我本打算再等等,想着能不能不花钱就看到这最终的剧情走向。可谁知,等了两天之后,发现还是得付费才能一睹为快。既然如此,那就果断付费把大结局看完了,现在呀,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大结局。
其实啊,这部戏在播出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写过剧评分析,还帮着大家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且推导出了整个犯罪过程。要是有朋友还没看过我之前那几篇推理剧评的,可以去翻翻看。基于我对这部电视剧的推理,《沙尘暴》大结局的故事走势对我来说,真的是毫无意外,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没办法呀,看了太多悬疑剧之后,就容易这样,剧情还没过半呢,就能大概猜到编剧心里是怎么想的了。
当然啦,这也不是编剧赵冬苓的错。毕竟对于看过很多电视剧的剧迷来说,要想让大家都猜不到剧情走势,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那些相对严格按照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剧情叙事的电视剧,其结局往往在开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沙尘暴》就是这样,刘大志失手杀死程春后,刘大志一家帮着掩盖罪行,刘大志的姐姐还被寄希望成为王良的女人。最后呢,又是王良和刘盈盈联手杀人。这妥妥是一个犯罪群像剧,最终的结局就是所有坏人都自相残杀。
那么这部戏的根基是什么呢?这就是电视剧《沙尘暴》具有“犯罪戏码价值”的地方。换句话说,赵冬苓和高群书两位创作者,想通过这部电视剧表达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人性的黑暗吗?当然不是。这部戏想要传达的是,在铁锈区、在资源枯竭城市里,更容易滋生出这些人性的黑暗。我们看看剧中的所有犯罪行为,基本上都是源于生存危机。可以说,这部戏展现的就是铁锈区的痛点。
不过呢,如果只是单纯地把铁锈区的痛点呈现给观众,那这部戏很可能就会沦为一种展现人性荒凉的状态,很难让观众感受到更多的希望。文艺作品表达绝望是可以的,但在完全的绝望背后,一定要蕴含着希望,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更为高级的作品。《沙尘暴》在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死掉或者伏法之前,给人的感觉都是人性的绝望。
当剧情发展到《沙尘暴》最后一个桥段的时候,这部电视剧的高级感才真正凸显出来。我也不确定这是编剧赵冬苓和监制高群书主动设计的情节,还是为了过审而被动加入的。但不管怎样,这个最后的桥段确实是相当高级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桥段吧,放心,它不会影响大家付费观看大结局的整体观感。
在这个最后的桥段中,面对荒漠,刑侦男主和刑侦女主展开了一场对话,他们聊到了男主的女儿。这孩子马上要上高中了,接着就要去上大学,她的理想不是离开家乡出去闯荡,而是要回到这个小城。男主角还说,这座小城虽然矿产资源已经枯竭了,但是光伏发电的新能源项目又上马了,小城因此重新注入了活力,现在已经有人才愿意回来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想往外走。
这个桥段其实是《沙尘暴》最大的温情底色。整部电视剧一直都在聚焦资源枯竭城市、铁锈区的人性黑暗以及群体犯罪等问题,很少有能让人看到人性闪光点的地方。到了最后,终于迎来了光伏发电的新能源时刻。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主旋律正能量的一个幌子罢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正是创作者对中国当下所肩负的最大责任的体现!这些创作者才是中国影视工作者当中的良心所在。
这场戏最终告诉我们,要对中国的铁锈区说“不”!这些小城虽然矿产资源枯竭了,但是随着更多科学技术的到来,新的能源会不断产生,比如光伏发电项目。小城有着相对完整的工业建设体系,矿产没了没关系,转而发展光伏发电是有基础的。让小城重新充满活力,才是避免犯罪的最佳方式。
《沙尘暴》最终想要论证的社会学话题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小城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大家都能赚到钱,那么弟弟就不会面临学费的难题,程春也不会一心只想走出去,两人就不会发生意外;姐姐凭借自己的高考成绩就能奔向美好的前程;甚至王良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拿到两千元甚至更多的工资。作家可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刘三成可以退休后开车周游世界;丁宝元可以带着孙彩云和孩子来海边游玩;琴也许还能带着孙子孙女去看大漠孤烟或者江南水乡等等。《沙尘暴》最后的桥段,让我们燃起了建设中国的最大动力,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避免这些人性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