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上》全集迅雷BT资源下载国语高清4k画质[1080P]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VIthab0bn2vqyMQovxpG3Xh
《北上》自出版以来,销售量已突破50万册。
“运河文化的核心在于包容,它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特色。就像饮食一样,南来北往的人们带来了各自独特的菜系;流动性则意味着无限可能,河流的流动象征着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潜力。”根据长篇小说《北上》改编的电视剧正在热播,该书作者、同时也是《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的徐则臣提到,选择大运河作为创作主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对运河文明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对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最近举办的“大运河畔话《北上》:从文字到荧屏”的分享会上,徐则臣与电视剧总导演姚晓峰、主演涂凌等嘉宾共同探讨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交融。“京杭大运河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也展示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他强调,在观看这部剧的过程中,自己被深深地带入到了剧情之中,并期待观众也能感受到这条贯穿中国大地的历史河流如何真实而生动地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运河——解读中华文化的钥匙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北上》,至今已售出超过50万册,荣获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此书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描绘了一幅关于大运河的宏伟画卷,展现了百年间运河两岸的社会风貌、人群生活以及他们的梦想与追求。“对我来说,运河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不仅是塑造了我的童年记忆,也成为我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视角。当我开始探索运河并着手写作时,我逐渐意识到运河实际上塑造了我们的集体意识,是解读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钥匙。”徐则臣从小就在河边长大,回忆起童年时光,“我的玩具几乎都是大自然给予的礼物。夏天游泳、捉鱼、摘荷花,冬天滑冰、在冰面上骑自行车,这些都是水与日常生活之间自然而然的联系。”
在徐则臣的人生历程中,“水”一直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他的许多作品里,河流和船只这样的意象频繁出现,反复传达出他对水的理解与情感。撰写《北上》期间,他曾邀请专家作为向导,沿着通惠河进行考察。“站在通惠河通州段的起点处漫步,看着如今略显冷清的水面,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帆樯林立的盛景。绕过一座桥,我们来到对面的堤岸,继续向南走上了另一条与通惠河平行的大路。专家指着脚下的道路告诉我,这才是昔日的通惠河。那一刻,我感到一阵震撼。不仅仅是因为河流位置的巨大变迁,更是因为千年间的沧桑巨变。置身于那个时代,一切似乎都平淡无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会被放大,变成难以置信的历史转折点。”
影视化过程中的挑战:将寻根主题转化为视觉艺术
“当真正靠近运河时,那种震撼感无法言表。只有亲自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水之间的紧密联系。”姚晓峰坦诚,在将原著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原作中的寻根主题转换成视觉语言,让人物与环境相融合。“我和编剧赵冬苓一致认为,必须立足于原作的精神进行改编调整。这种精神指引着我对剧中人物形象的诠释。例如,很多角色身上都体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改编过程中得到了保留。”
该剧以运河边的一个小院为背景,通过一群90后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了运河如何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经历——童年的欢乐时光、青少年时期沿着运河寻找人生方向的经历,直到成年后带着运河赋予的精神力量远走他乡,最终回到故乡见证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在影像表达上,我们力求忠实于原著的同时,又能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大运河的魅力,力求还原运河的厚重感和花街的生活气息,赋予这条古老的河流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样在水边长大的姚晓峰分享道,“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受水的影响,我的性格更加温和包容。”
为了更好地呈现故事背景,剧组特意搭建了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花街,每户人家的生活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比如马奶奶制作的炸油墩子、邵星池拿手的长鱼面、刘玉玲售卖的绿豆糕等,这些细节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更象征着运河精神——包容、互助、生生不息。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代人都有新的目标去追寻,新一代的年轻人正沿着前辈的步伐继续前行。
“小时候住在博物馆旁边,前面就是一条江河。每当想起家乡,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地妇女在溪边洗衣的画面,那是一种简单而又持久的生活方式。”涂凌来自浙江金华,她从家乡女性身上学到了善良和勤劳的价值观,“这种源自江河的力量,让我学会了温柔而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记者 许旸